-
趙暉的2022年度書單
晚清的兩場大改革都存在諸多缺陷,所以其失敗退場也是勢所必然。 -
“文學終究勝過了時間”,俄羅斯文學共讀小組的故事
永恒的文學與無盡的孤寂仿佛陰陽魚,彼此驅動和補充。人向閱讀求助以度過最虛無的日子,人是要真正地相信什么。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24日《南方周末》) -
后人類時代狂想:擺脫肉體限制后,人能成為“神”嗎?
劇中引領這項技術研究的天才企業家、已故的Logorhythm前CEO史蒂芬認為,UI能為人類帶來一個“沒有死亡的世界”,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私人訂制天堂里的“神”??梢哉f,UI是技術時代的長生不老藥,讓人擺脫了無法逃過衰老與死亡的肉體,并賦予人無窮盡的思想燃料,成為可以掌控一切的“神”。 -
造精神方舟的呂勝中 |記者手記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特朗普競選、印尼崛起、德國住房問題|刊中人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互聯網時代的粵語傳承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單韻鳴參考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學家孫宏開對少數民族語言的6個分類等級,綜合調查數據,將粵語活力的定級為介乎第2級與第3級之間——“有活力,但受到沖擊,活力出現下降苗頭”。 -
何為文學?為何文學?王德威談《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中國絕對是文學史大國。這樣的現象固然牽涉“文學”作為經典知識的共識,教學和文化行銷的目的,也更說明我們——不論是學院內外——對文學/歷史更深一層的敬意與執念。 長久以來,我們習于學科建制內狹義的“文學”定義,論文類必談小說、新詩、戲劇、散文,論作家不外魯郭茅巴老曹,論現象則是各色現實主義外加革命啟蒙、尋根先鋒,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敘述聲音,下焉者甚至流露八股腔調。 -
?重塑符號的意義
本屆世界杯上,各支球隊或受困于自己的符號,或改變著符號。 梅西和阿根廷隊,需要將面前鏡子的背面一點點刮去,讓光透進來,這是展示未知自我的過程,也是繼續塑造阿根廷足球符號的過程。 -
鋼琴
利瑪竇送給萬歷皇帝的翼琴是鋼琴嗎?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24日《南方周末》) -
“超長補時”的世界杯,短視頻時代的一股逆流丨天方足談Ⅳ
在一個刷15秒短視頻已成生活習慣的今天,至少15分鐘的補時規則就像一股逆流。感覺哪里不對,又說不出來,它科學嗎? 球員里的文藝青年馬塔,就因為“代溝”困惑過,他發現小孩子問他的全是球鞋款式、發型服飾,幾乎沒人問一句足球技巧。